-
浏览量:661更新时间:2024/5/15 9:23:1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及大庆油田总医院普外科课题组的一项联合研究曾探讨发现,BPIFB1 在 HR+ BRCA 中异常高表达,尤其是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此外,其高表达与 BC 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尤其是在管腔A 亚型中。
-
浏览量:498更新时间:2024/12/13 10:14:19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由动脉壁纤维脂肪病变形成的慢性血管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心肌梗塞和中风。AS 的早期状态特征是内皮功能障碍,导致低密度脂蛋白(LDL)浸润至内皮下层,伴有单核细胞募集和吞噬作用异常。从宏观上看,易损斑块(其特征是具有较大的坏死核心和薄纤维帽斑)形成和破裂,从而导致动脉血栓形成(图1)。骨缺损可由感染、肿瘤切除或外伤引起,潜在的严重后果包括骨折和畸形。目前,自体骨移植、牵引成骨和膜诱导再生技术是治疗骨缺损最常用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可能无法实现令人满意的
-
浏览量:2382更新时间:2022/6/27 8:35:15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侵袭性恶性肿瘤,预后一般较差,5 年生存率约为 27%。因此,有必要探索 AML 的其他治疗方案,以提高生存率并改善总体预后。
肿瘤免疫监视是免疫系统根据肿瘤特异性抗原在其表面的表达来识别和消除肿瘤细胞的一种方式。巨噬细胞是参与肿瘤消除的主要细胞,在调节肿瘤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巨噬细胞通过产生细胞因子和吞噬作用介导肿瘤细胞消除。AML可以通过上调CD47来逃避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
浏览量:716更新时间:2022/11/22 9:55:50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常驻巨噬细胞,参与CNS稳态。为了应对损伤,小胶质细胞将其状态/极化从经典的 M1 表型转变为激活的 M2 表型,M1表型通过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和活性氧、活性氮物质对神经元有毒性,而M2表型分泌抗炎细胞因子,具有增强的吞噬活性,并释放神经营养因子。事实上,抑制促炎M1小胶质细胞并促进它们转变为保护和抗炎的M2表型可能被证明是治疗神经炎症相关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D),的重要治疗策略。 人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在临床治疗中特别有希望,因
-
浏览量:731更新时间:2022/11/29 12:11:25
骨关节炎(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会破坏关节软骨。生物力学因素在OA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颞下颌关节(TMJ)在生物力学上与牙齿咬合有关,是OA损伤的多发部位。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细胞微环境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及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骨科的一项联合研究曾报道了流体剪切应力(FFSS)在体外诱导TMJ软骨细胞死亡。此外还开发了一种称为单侧前交叉(UAC)的体内异常牙齿咬合模型,并证明它诱导大鼠和小鼠颞下颌关节软骨中的软骨细胞死亡和OA样病变。这些体外和
-
浏览量:533更新时间:2023/4/19 13:56:4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是一种多因素疾病,通常与肥胖、2型糖尿病(T2D)、高脂血症和代谢综合征有关。虽然参与NAFLD发展的确切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但肝细胞FFA(游离脂肪酸)积累和脂毒性与几个基因功能有关,这些基因功能增加FFA摄取(如Caveolin-1和FABP4)和脂肪生成(如FAS,SCD-1和SREBP-1c)并减少脂肪酸β-氧化(如CPT1和MCAD)和分泌(如apoB100)。
-
浏览量:743更新时间:2023/7/18 9:05:49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负责合成、代谢、分解、解毒等500多种功能。它主要由肝细胞和非实质细胞组成,如肝窦内皮细胞(LSECs)、肝星状细胞(HSCs)和Kupffer细胞(KCs),它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细胞串扰事件共同调节肝功能。体外肝脏模型,包括2D和3D肝细胞单一培养和共培养模型,在成本、伦理考虑和效率方面比动物模型具有优势。然而,2D肝细胞模型缺乏生理相关性,而3D肝细胞单一培养模型无法代表实质和非实质细胞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因此,模拟天然肝组织结构和细胞相互作用的3D共培养肝脏模型的开
-
浏览量:584更新时间:2024/2/6 10:04:34
在研究课题组的一项实验中,团队提出了结肠癌类器官和CAFs在高度标准化的无血清培养基和优化的ECM中的长期共培养模型。